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體

第一百二十二章 水利工程,功在千秋

热门小说推荐

<!--go-->

系统内时间飞速,一眨眼之间,数年过去!

屏幕上光影忽明忽暗,每一帧闪过,地面上的景象就随之变幻!

宽阔平整的水泥路铺满整个北国交通要道,路上车马粼粼,络绎不绝。经过改进的马鞍、马镫更加便捷舒适,越发适应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喜好。塞外商人带来了新奇商品,也带来了大量金银。长安街市,繁华无比。

马路两侧,到处都是一望无际的绿色田地,小麦、大豆、甜菜、棉花……样样都有。再加上杨风从现代带来的蔬菜种子,经过几年的推广,已经逐渐布满整片北方大地。

水声潺潺,通过龙骨水车将河水输送到远离水源的每一寸土地,滋润着万物。经过几年的水利发展,这片土地已经重新焕发出了生机,恢复了战前的蓬勃生命力!

镜头推移到黄沙茫茫的大漠之中,那里的景象也早已焕然一新!

黄沙拥簇的泉眼之外,绿洲葱茏,已经建起了人烟熙攘的聚落!

镜头再次推拉,一阵叮叮当当声传来!

黄沙峭壁之上,已然开凿出了数个洞窟佛龛雏形!

工匠们叮叮当当,汗如雨下。锤子凿子在墙上擦出火花,一尊尊或坐或卧的神佛形象初具雏形。造型生动形象,栩栩如生。寥寥数笔勾勒,那种腾跃飞天的姿势就呼之欲出。

看到这里,观众们忍不住啧啧惊叹!

“哇!居然是这么开凿出来的!真是涨见识了……”

“这些壁画上,还有礼佛的弟子,还有商人小贩,还有骆驼队……太有意思了!真是从没想到啊!我都看不过来了!”

“我原以为,壁画上只有各种各样的佛像,没想到原来这么丰富,涉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我看一天都看不够!”

“敦煌佛窟果然是研究古代社会风俗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料!”

“这……”历代帝王们也叹为观止,“这果真是华夏文化之瑰宝啊!”

看着海内一片承平,杨风道:

“既然陛下已经在文化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索性一步到位,再留下一件惠及后世万千人的珍宝吧!”

“……还有?”

苻坚一愣,这简直超乎他的预料!难道这不是已经做到极致了吗?

“是什么?”

“对啊,是什么?”

直播间里的观众也跟着想了半天,同样也没想明白!

“水利工程!”杨风终于揭晓谜底,“功在千秋,利国利民!”

历史上,苻坚为解决关中干旱缺水的问题,确实兴修了水利工程。他命人模仿先秦郑国渠,开凿泾水,引流灌溉梯田及盐碱地,百姓赖其利。

“光是凿渠引水还不够,中华大地土地广袤,各朝各代水利工程数不胜数。”

“要建就建个大的,流芳后世的——大运河!”

古代受到运输条件限制,大宗货物只能靠水运!

承平年间,运河是运粮的主要途径,一旦有了战事,运河也能输送兵源与物资,这简直就是一个封建王朝的生命线!

秦国正是靠着郑国渠提升了综合国力,“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一举成为吞并六国的强大存在!

隋朝凭借大运河,出现了“百舸争流,千帆竞渡”的富强局面!

而且,经过后世历史证明,运河的价值确实非凡!

隋炀帝不论做了多少为人诟病的事,他留下的宝贵遗产——京杭大运河却造福后世,深远影响了整个中华大地的命运!

京杭大运河与长城、坎儿井合称华夏三项伟大工程,南起余杭,北到涿郡,沟通南北,解决了多少人的粮食问题,促进华夏南北统一、区域融合,经济文化的发展交流。

即使到了现代社会,大运河依旧发挥着重要作用。“南水北调”的东线工程就是以京杭大运河为依托的。

同时,京杭大运河还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为华夏在全球范围内增光添彩!

“虽然此时南方尚且在版图之外,但是京杭大运河的北方两段在我们手中!”

京杭大运河一共分为四段,分别是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永济渠是海河到洛阳河段,通济渠是黄河到淮河河段。邗沟则是淮河到江都,江南河为江都到余杭。

虽然不能完全打通大运河,但是两段已然足够!

北方有了这两条河道,经济发展绝对腾飞冲天!

而且,经过系统内数年积累发展,前秦国力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修建这样两段运河,其耗费人力物力绝对不会超出负荷。

只要按部就班进行,不要急功近利,绝对只有益处!

苻坚听完,大喜过望!

“好啊!既然如此有利,那事不宜迟!”

诏令颁布下去,立刻投入建设之中!

农业生产率提高了,很多百姓尚有余力,给朝廷打工既有收入保障,又能进一步提高生产力,何乐而不为!

众人想象着将来运河建成后的美好景象,千种货物,瞬息往来!西域出产的白糖能够毫不费力出现在乡野集市上,东边大海里捕捞出来的海货,也能通过商船送到从没吹过海风的西北人家!

有了运河,区域的分工将更加明确,整个北方市场也会随之连为一体!

到时候,真的会迎来民心所向,四海臣服的美好局面……

“什、什么?”消息传到南方,朝野震惶!

“修建运河后,北方的国力将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东晋宰辅谢安看着奏报,背后发凉,喟然长叹!

他愤恨地一摔手中麈尾,啪的一声磕在案几一角,玉手柄应声断裂!

“大军、粮草将突破地域及时间限制,眨眼之间便可集结百万大军,如同神兵天降!那时候,我们就危险了!”

族中子弟谢石皱眉思索:“真会如此吗,可是……北方近年来太平得很,完全没有要向南用兵的架势啊?”

谢安怒斥道:“还在心存幻想!如果北方强大起来,我们却远远被落在后面,自然就成了下一步要被吞并的目标!”

坐在对面谢玄起身行了一礼,严肃道:“这……近年来,朝野之间确实出现了些许唱衰的言论趋势。”

“民间屡屡私下采购北货,条律不可禁止。”

“甚至,还有南渡而来的北方大族,思念故土,又举家悄悄迁移回了北方……”

“正是如此。”谢安疲惫地点了点头,“这已经成了一种逃户风气,带走了不少氏族,还有想要去北方讨生活的百姓。侨置郡县逐渐空虚,官府竟无能为力!”

“已经……已经达到这种地步了么……”谢石难以置信。

“事不宜迟,”谢安一摆手,“我立刻上表陛下,早做定夺!”<!--over-->

最近更新小说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