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杏花春雨科学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一)

八十年代初就认识上海博物学作家吴德铎先生。先是通信,继而写些知识趣味的小品给我发表,后来吴先生来港一游,我们终於见面了。他矮矮胖胖,精神很好,也很健谈,手头总是有做不完的工作。他无所不知,连养生之道也甚有研究,可惜九二年竟过去了。他生前出过八九本书,前几天收到吴夫人许筱芳女士寄来吴先生的三本遗作,赶忙翻阅,篇篇真有燕子归来的相识之感,教人格外怀念故人。其中一本《漫游博物世界》是上海三联书店出版,林耀琛编的。《编者的话》里说,吴先生是科学史学者,对达尔文主义研究尤深,对中国科学史、农学史的研究有很多贡献:“博物散文作品的写作,是吴先生的爱好。由於他知识渊博,学贯中西,而且文学底子深厚,一件普通物事,经他逐本溯源,旁徵博引,竟生出几多情趣,所以虽是知识小品,都被傅雷先生誉为难得的好散文。”

(二)

吴先生的文字确是漂亮的。《杏味香如梅》第一段这样写:

连绵不断的春雨,送走了“杏花春雨江南”的诗情,同样也在濛濛的细雨中,迎来了“花褪残红青杏小”的画意 。如今早已是“杏味香如梅”了。

他接着说,杏的原产地众说纷纭,国际学术界都公认这种古老果树的发祥地之一是中国。达尔文上个世纪提出“人工选择”的原理,曾经援引中国人培育杏的成就作立论的根据。杏在分类学上属於蔷薇科的李属,与李、梅、桃的关系很密切。《庄子》记孔子“休坐乎杏坛之上”,因而讲学场所和道家修炼之处,古人都称“杏坛”。三国时吴人董奉住九江的庐山为人治病,治好的病人,董奉都要求他种杏五棵,人称“董先生杏”。王维有“董奉杏成林”之句,医师诊所因称“杏林”。吴先生说:英国到十六世纪才种杏,是一位法国牧师从意大利引进的。杏仁油和医药、香料工业关系很大,杏树的枝干又是上等木材。最怪的是科学证明杏可以治癌。南太平洋小岛国斐济人人长寿,从无癌症,号称“无癌之国”。原来斐济盛产杏,男女老少都爱吃,甚至以杏作主食。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杏实中含丰富的维生素B17。他们给两百五十名癌症患者口服、注射B17,另加辅助治疗,痊愈者多达两百四十八人。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