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五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地名 第八节 隋唐地名要籍及地名研究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隋唐时期,随着地理学的发展,地名研究亦相应地深入与提高了。当时除《隋书·地理志》、《旧唐书·地理志》、《新唐书·地理志》外,还出现了不少记录有大量地名的全国总地志、地方图经志书和地图。可惜受那时印刷条件的限制,保存下来的为数甚少。其中隋代有郎茂撰100卷的《隋州郡图经》和崔赜〔ze责〕等撰1200卷的《隋区宇图志》。很可惜,两书均已散佚。据《汉唐地理书钞》辑录,两书均含有对地名渊源和地名沿革的说明。如前书解释雁门县枣户城和金陵古冶城说:

雁门县有枣户城,初筑此城,以地多枣树为名;

金陵有古冶城,本吴铸冶地也。

唐代《括地志》和《元和郡县图志》也是全国性总地志。《括地志》是唐初魏王李泰编纂,共555卷,成书于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可惜仅存辑本。《元和郡县图志》是中唐当朝宰相李吉甫撰,共42卷,成书于元和八年(公元813年)。因该书除志文外,附有不少地图,故称作图志,在流传过程中地图佚失(志文亦佚数卷),故后世学者称其为《元和郡县志》。

从这两部著作及同时期的其他一些舆地书的内容来看,唐代地名研究又出现了新的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地名解释的数量增加《汉书·地理志》共收录地名4500多个,从各个不同角度作解释,包括地名渊源解释的共778个,只占21.7%;而《括地志》(辑本)收录地名2240多个,从各个不同方面作解释的达100%;《元和郡县志》(残本)收录地名4371个,从各个不同方面作解释的地名占95%以上。其中最突出的特点是对地名语源和语义解释的增加。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