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四章 三国南北朝间的地名 第九节 其他有关地名的著作和研究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正史地理志、州郡志,如《晋书·地理志》、《宋书·州郡志》、《南齐书·州郡志》、《魏书·地形志》等,均记载了大量地名,同样也涉及了对地名渊源的解释和地名沿革的说明。汉代之后,解释地名渊源之风顿开。如曹魏如淳、孟康、张宴及三国吴韦昭均对《汉书·地理志》的某些地名作了解释。如孟康释汝南郡新息,“故息国,其后徙东,故加新云”。释吴房,“本房子国,楚灵王迁房于楚。吴王阖闾弟夫概奔楚,楚封于此,为堂谿〔xi溪〕氏。以封吴,故曰吴房,今吴房城堂谿亭是”。从而指出了因人事迁移使地名沿革变化的情况。张宴释魏郡邯会,“漳水之别,自城西南与邯山之水会,今城旁犹有沟渠在也”。

此外,举凡解释地名渊源及沿革变化的舆地著作也日渐增多起来,如晋代《太康地记》及王隐的《晋地道记》,袁山松的《汉郡国志》,乐资的《九州要记》,张勃的《吴录地理志》。这些著作虽多已亡佚,但从后世著作的征引中亦可略见这些著作对地名解释的情况。如《艺文类聚》引《晋地道记》说:“凉州城有卧龙形,故名卧龙城。”《太平御览》引《晋地道记》:“幽州因幽都以为名。”《经典释文》引《太康地记》:“徐州取徐丘为名”等等。当时的舆地著作仅常璩〔qu渠〕的《华阳国志》被完整地保存下来,其中解释地名渊源达20余处。

东晋初,地理学家郭璞研究地名渊源,认为是地名命名的空间差异和时间变化使地名研究变得异常困难:

凡山川或有同名而异实,或同实而异名,或一实而数名,似是而非,似非而是,且历代久远,古今变异,语有楚夏,名号不同,未得详也。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