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两千七百章 长岛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go-->

浆糊是一次熬成膏块,需要取用的时候挖出一块来再加水调和熬制成不同浓度即可。

不过调和之前浆糊墩还有一个自我陈化的过程,正好趁这个过程“解画”。

这个过程是周至新命名的,以往的修复工程用不着,直接将画心部份裁下来,再揭去正面的压条,后面的背裱,命纸,只留下画芯就算完成准备工作。

但是现在不行了,沈周的画用的明锦,大小也该算是文物,可不敢随意丢弃。

就连背后的命绢和托背也是看着平平无奇,实则年代久远,因此新的揭裱工艺对待这些古画需要非常慎重,能够保留的尽量保留,能够尽量保留整体的,就保留整体,不要弄碎。

这无疑就增加了前期工作的繁琐程度,好在三幅画的处理工艺完全相同,加上周至现在技术已经十分精湛,尤其是处理过各种珍本名画,心理这一关已经千锤百炼。

如大邑淘宅得来的几幅古画,毕摩洞《奢香夫人像》这种断裂剥落,碎毁得一塌糊涂的画都能够修复,这三幅状态其实还算不错的画作,从修复难度来看简直毫无压力。

很快三幅画的画芯就给剥离了下来,剩下的裱锦,托背纸,命纸,压条等材料,也被周至小心翼翼尽量完整地取了下来,贴在风墙上,并且一一在旁边做好了标记。

剩下就是清洁画芯。

《杜甫诗意图轴》虽然大,但是画面相当干净;主要是修复一些裂纹,破损;《白描道君像图》虽然年代久远,但是画面相对较小,且在清代经过一次妥善修复,现在就是清洗画面,重补旧伤,修复裱料边角。

最复杂的还是《临戴文进谢安东山图》,与前两幅宫廷修裱手艺形成天壤之别的是,这幅图是民间修复的,虽说手艺也不算差,但是那只是装裱的手艺,对于画芯本身的处理,当时并没有如何上心。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