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是对是错,吾爱吾国”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岑逸飞在《磨励精神》专栏里写《牛刀割鸡》,说起何安达编的《彭定康语录》卖个满堂红,而同期推出的《董建华语录》几乎无人问津,认为此事未必是因为港人拥彭倒董,主要由於彭定康英文好,值得读。他说:“他的英文简洁、准确、有力;而一般人有此功力,下笔难免尖酸刻薄,例如鲁迅,但彭定康能免除此弊,文风兼有几分幽默。”这一点很对。我很不喜欢读一些下笔就要骂人的文章。以尖酸刻薄为能事的人心里也许常常不很舒坦,越是走笔发泄越不开心,实在辛苦。我深爱鲁迅的小说,写得非常有深度,文字都结了晶了。他的杂文当然也有深厚的功力,文风还开了先河,影响久远,可惜尖酸刻薄过了头,大损阴德。鲁迅学问不浅,雅兴不小,逛琉璃厂,收集版画,印制笺谱,热爱艺术,生活原本大有情趣,却难得快乐,永不饶人,就算最后真的成了革命斗士、青年导师,心里还是彆扭,一脸嶙峋,可怜得很。他笔下的阿Q虽然死得不明不白,生前毕竟摸过小尼姑标致的脸,手指头腻腻的,飘飘然了好一阵子。人生苦短,关心社会,关心国家,见义勇为,肯定是要的;弄得自己老发脾气,笔头冒火,却往往会浪费学问,浪费元气。

彭定康的文章也不是毫无火气:那火气是内蕴的,字里行间於是更见内涵。英国人是辩论辩大的,逻辑分明,死里可以翻生,加上天气阴冷,性情孤独,善於在炉边的故纸堆中寻求慰藉,天增岁月人增诗书,下笔气势自然高华。鲁平、周南、张浚生见过的文化世面似乎不够幽深,跟这种英国人交锋难免显得浮躁轻浅。马毓真、姜恩柱都出使过英伦,大抵摸清了那边大大小小的文化陷阱,站出来都不太说话,说的话都有深意,那是叶公超、乔冠华一流的学者外交官,派到回归后的香港来,多多少少还接得上英国文化的遗韵:以静制动。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