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遥想当年《京报》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金性尧《清代笔祸录》说,清代每日上谕,由军机处承旨,下达内阁。内外陈奏事件,则有奏摺,有题本。这些文字传知各衙门抄录遵行,是朝廷传布消息的方法。清初有南纸铺名荣禄堂,与内府有关系,得到不少“缙绅录”、“京报”发售。当时山东有个生意人觉得贩卖内府消息有利可图,乃在北京正阳门外设立报房,发行《京报》,转载内阁发抄的上谕和奏摺,每册约十余页,售价十文。那些文字都刻在泥板上,以火微烙之,立坚,再用煤屑和水印出,墨色暗淡,却成了中国报业沿革的重要历程。上谕奏摺这样南北流传,影响自然很大;内容偶然牵涉内府机密、朝廷倾轧的情事,不免酿成大祸,株连远近。这是满足大家知情权的途径,也是新闻文字狱的肇端;新闻从此成了群众的鸦片,也成了官府的砒霜。

古今中外看新闻、骂新闻之声不绝於耳。有人说,脑袋让骡子踢坏了的人才会相信星期日报纸上说的东西("He had been kicked in the head by a mule when young, and believed everything he read in the Sunday papers")。有人说,报纸永远分辨不出脚踏车相撞和文明大崩溃的不同之处("A device unable to discriminate between a bicycle accident and the collapse of civilization"),有人说,美国星期天报纸的重量太可爱,光是俯身从地上搬起这堆报纸对身段体态就大有好处了("I love the weight of American Sunday newspapers. Pulling them up off the floor is good for the figure")。美国一位篮球教练要队员静默五秒钟,说这样新闻媒体才能做一次完全正确的引述。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