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八章 社会的投影与心灵的写真 四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许多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碰得头破血流以后,就退隐到山水中寻找安慰,山水是他们灵魂的安息之地。孟郊这位愤世嫉俗的诗人,为什么不仅不退隐林泉,反而把自然写得和社会一样险恶可怕呢?

孟郊也曾想在山水中摆脱世俗的喧嚣争斗,“换却世上心,独起山中情”(《题从叔述灵岩山壁》),有时他“为取山水意,故作寂寞游”(《游枋口二首》之一),不过,虽然他对山水诗的鼻祖谢灵运十分推崇,却不能像谢灵运那样在茂林修竹中得到解脱。他的精神境界与自然山水总有点“话不投机”,他山水诗中普遍存在的怒张气氛,说明物我之间存在着某种对抗和紧张,山水诗中经常出现的险恶景象,更表明他对自然有某种恐惧感,他大量的游适诗和行役诗几乎没有表现一点闲适与和谐的情调,抒写在山水之间的恐惧之情倒不少,如《往河阳宿峡陵寄李侍御》:

暮天寒风悲屑屑,啼乌绕树泉水噎。

行路解鞍投石陵,苍苍隔山见微月。

鸮鸣犬吠霜烟昏,开囊拂巾对盘飧。

人生穷达感知己,明日投君申片言。

这里的鸟鸣不同于张继《枫桥夜泊》中“月落乌啼霜满天”中的“乌啼”,表现的不是淡淡的乡愁,而是对四周景物的惊恐。诗中的“犬吠”也不同于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中的“深巷寒犬,吠声如豹”,它不是欣赏犬吠所衬出来的乡村夜晚的宁静,而是表现旷野夜晚的荒凉。

作为庶族地主阶级的文人,孟郊不同于谢灵运那样的贵族士人,既不追求远离世俗的潇洒出尘,也没有在林泉寻求超脱的精神渴求,在现实社会闹得“春风得意”(《登科后一首》)才是他的人生目的。他咒骂世道人心:“人间少平地,森耸山岳多”(《君子勿郁郁士有谤者作诗以赠之》),但他又不能同世俗社会决绝;他谴责京城中的当朝权贵:“尽说青云路,有足皆可至。我马亦四蹄,出门似无地。玉京十二楼,峨峨倚青翠。下有千朱门,何门荐孤士”(《长安旅情》),权贵的可恨原来就可恨在他们不肯“荐孤士”,使他一直找不到通天的“青云路”,这种指责中又何尝没有对朱门中权贵的艳羡?六十三岁那年的一次春游中,他由眼前的飞花联想到长安落花:“长安落花飞上天,南风引至三殿前。可怜春物亦朝谒,唯我孤吟渭水边。”(《济源寒食七首》之五)对名位的热衷破坏了他对山水的感受,春花反而引起了他对目前处境的自怜,发出了人不如花的喟叹。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