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16 新思想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弗雷德丽卡的课外学习生活都是由男人随机安排的,他们会邀请她或陪同她前去。在艾伦和托尼以及欧文·格里菲斯的推动下,她有一个星期到国王学院参加了两次严肃的会议,一次是关于设立社会学荣誉学位考试的可行性,另一次的主题是剑桥的人文主义精神。她不懂什么叫社会学,也不懂什么人文主义。她二十年之后回想起来,很惊讶地发现两者居然有那么高的重合度。20世纪50年代中期是一段非常平静甚至被遗忘的时光,那是在经济萧条之后、经济大发展之前,苏伊士运河危机和匈牙利革命也是后一年的事情。当时,政治和社会学思想家都说,英国没有待解的大问题,只需做好经济和社会规划,也就是说只有现实问题,没有思想问题,社会存在广泛共识,不存在阶级斗争,只有不严重的机会平等问题。当时,大多数英国人相信未来的日子会越来越好,他们的期望很朴实,一点也不夸张。以前,他们也享受过好日子,他们相信香蕉、橙子和黄油总会有的,医疗和教育总会改善的,高等教育的范围总会扩大的,工人总会买得起汽车的。在那个稀里糊涂的年代,人们不会严肃深入考虑这样宏大的话题,在弗雷德丽卡狭隘的教育里,自由、正义、人性和民主都不存在。她的学习仅限于具体问题,专注细致的文学阅读,那就是她的教育。她只知道要谨慎对待这些大概念,她只需要知道这些概念是谁提出来的、是什么意思。人家教过她批判,不过不像马克思主义者批判所谓永恒的思想体系,而是一点点、一滴滴地怀疑,像文学批评一样。

那次关于人文主义精神的会议不知道怎么回事,最后落到了关于人文主义是不是宗教的争论上,这让她感到很意外。人文主义需要信仰吗?需要一定的仪式或者划分阶级吗?弗雷德丽卡觉得本就都不应该有,破除所有信条、仪式和层次,不就是人文主义的本质追求吗?他们说,人文主义者主张,价值的本源和行为的准则,就在于“人”本身。每个人的福祉就是最高价值和追求,所谓民主,也就是崇尚平等和宽容。这种说法十分正确,无懈可击。大家一致认为规划是应该的,有一个年轻人发表了一番言论,将中央规划局比喻成人的大脑中枢。那是国王学院。有人引用乔治·摩尔78的话说:“人格热爱和审美鉴赏就是至善,我们想象不出还有更高的善。”当时,弗雷德丽卡的行为举止都表明,她是支持这个观点的,但是,她又不能这样说。她对于语言的态度不允许她这么说。马里乌斯·莫克济盖玛说:“圣保罗和耶稣要求我们人类彼此相爱。人肯定要彼此相爱,这用得着神来提要求吗?”大家都马上说不用,只有一个人说,福斯特觉得宽容是需要严令禁止的,人文主义创造社会的前提,就在于所有人都彼此相爱。艾伦·梅尔维尔说:“可是,如果没有神,或者没有像马克思主义这样的信仰,我们的道德权威何在?”“在于人性。”有一个人说。“在于个人。”另一个人说。“在于理性。”又有一个人说。“我们自己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这是最后一个人的说法,不过他显然是拿了别人的说法改头换面而已。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