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辑 闻香已醉 撒拉餐单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今年8月15日,我从青海的西宁动身去甘肃的临夏,路过两省边界上的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住两宿。该县负责同志热情地用撒拉族通行饭菜招待我们。品尝之后,我想到《中国烹饪》的读者未必有此机会。当时记下了餐单,回来写此简报。

先介绍一下这个不大为人熟悉的撒拉族。撒拉族是我国的一个人数较少的民族,一共只有6万人,主要就居住在青海东部黄河出省口的循化这个地方。1954年成立了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还有少数住在毗邻的甘肃省境内,据说新疆也有一些撒拉人。在电视纪录片《唐蕃古道》里有一集介绍他们的生活。

我在循化曾参观了当地古迹骆驼泉。导游把我带到泉边的一个只有我半身高的石刻骆驼前面,讲了一段故事。他说,在古时候有七个中亚细亚人从撒马尔罕,赶了一队骆驼,一直向东方来寻找乐土。他们不知走过了多少沙漠和草地,有一天一早醒来,找不到了骆驼。他们分头寻找,终于在一个水泉里找到了它们,但却已变成了岩石。他们恍然大悟,这是真主要他们落脚的地方。这地方就是至今撒拉人聚居的积石山麓的循化。这石化了的骆驼据说至今还在泉水里。我按着导游的指点:确是看到水下有一块高低不平的岩石,但辨不出这是骆驼的哪一部分。为了使这个故事形象化,早年的撒拉人用石头雕刻了一头骆驼跪在泉边。不幸它没有免遭“文革”红卫兵的毒手,硬是被砸得粉碎。这次我们见到的这头石骆驼是“文革”后重雕的。

这段故事信不信由你。但是撒拉族的先人来自中亚细亚是可以考证的历史事实。他们信仰伊斯兰教,而且身材高大,还留着和维吾尔族类似的面形。他们称藏族作“阿舅”,说是因为早年来此的祖先娶了藏族妇女,子孙才得到繁衍。这在他们体质上也能见到证据。由于得到了藏族的遗传因素,他们很容易适应青藏高原的自然条件。混血是提高民族体质的生物规律。撒拉族人在青藏高原上是有名的强壮劳动者。在过去西北还没有铁路和公路的时代里,高原上的木材都是从黄河上运出去的。而从青海到甘肃这一段黄河落差极大,峡谷一个接着一个。在这急流险滩上放木排,能行动自如,履险如夷的好汉,多是撒拉人。前几年建筑青藏公路,最困难的是越过唐古拉山的那一段,海拔在三四千米之间,空气稀薄,含氧量少。现在一般过客能支撑着伏在车座里过山,已经算是好样的了。不难想象筑路时所要付出艰苦的重劳动。谁能顶得住?这里又是撒拉人的用武之地了。至今我们听到有人说,如果没有这样能吃能干的撒拉人,青藏公路也就难通了。但是撒拉人听了这话,却笑着说,这又算得什么呢?看来今后青藏高原的开发,还是少不了他们的。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