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序言 7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这篇序文无论如何该结束了。

不过我还想就《波动》写作的问题和毛病,再说几句话。

这部小说写作于四十多年前,那时候,北岛不过25岁,所以写作上的幼稚和粗糙是很明显的,我想这方面不用我多说,读者自会有自己的评价。这里我着重想说的,是隐含在《波动》这部小说中的感情倾向—由于这小说的主要人物肖凌是一个小资,为了深入描写她的感情生活,强调人物周围特有的氤氲,小说叙述难免会夹杂着一种小资味道,那么我们应该指出,北岛对这种小资情调没有拉开一个必要的距离,缺少一种独立的批评和审视。如果这一点在对肖凌的描写中还不很清晰,我们在有关工人“二踢脚”的刻画中看得相当清楚。这个人物是小说唯一的工人形象,但是在每一个情节和细节里,这个工人都表现得比小流氓白华和蛮子更粗鲁、粗俗、粗鄙,是一个灵魂十分肮脏的坏蛋和下流坯。可以说,小说的叙述在字里行间都充满了对这个人物的鄙夷,这与对肖凌、杨讯、发发这些人物的刻画形成鲜明的对比。为什么《波动》的写作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这会是偶然的吗?特别是考虑到,北岛写作这部小说的时候自己也已经是个建筑工人,这个问题就变得格外尖锐:为什么小说对故事中的其他几个年轻人都有着明显的同情,而对“二踢脚”却是这个态度?我想,这大概和小资产阶级在中国的强大有关。如果回顾一下中国近代史,自“五四”以来,不但小资产阶级一直是中国社会人数最多的一个阶级,不但小资产阶级在中国历次革命中都扮演重要的角色,而且小资产阶级的写作也一直是文学中一股非常强大的潮流,因此,小资写作有着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在1949年之后的文学发展中曾经是个异常复杂的问题和麻烦,即使在“文革”中,在今天,它仍然或者困扰或者左右着文学的发展。从这样的历史视野看,《波动》写作中小资倾向几乎是一个难以避免的历史必然,我只能说,如果我们要求25岁的北岛,早在1974年至1979年间就应该有一种觉悟,能够在写作中克服这一倾向,这是不是有点苛求?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