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序言 5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把小资作为一个单独的范畴,然后讨论他们在“文革”中的命运,追踪这个群体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思想发展的轨迹,仔细研究他们的言论和著述的文化政治内涵,我想会非常有意思,一定能对中国小资增加很多新的认识;何况,如果回顾一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当“新启蒙”和“思想解放”这两个既有关联又根本区别的运动纠葛在一起,并且以各自的思想建设为中国的“改革”铺路搭桥的时候,我们也不难发现肖凌们的身影——那么,他们当时又都做了些什么?那种在“自我放逐”掩护下的虚无主义是不是也分别在两个运动里或明或暗地膨胀、涌动,悄悄地在“改革”的历史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如果深入琢磨这些问题,也许我们能构想并且勾画出一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小资精神发展史,不过,那会离题太远。在这里我更感兴趣的问题是,“文革”已经过去几十年了,今天读《波动》,肖凌是不是只有放在文学的小资人物画廊里,只有把她看作当代小资们的某类历史前辈,才能引起今天读者的兴趣?才能在阅读中获得某种意义?我以为不是,相反,这个小资形象完全可以放在当代社会生活里给予审视,并且获得新的读解空间。

我这么想有一个重要理由:由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改革”被一步一步地深化,“小资”这个概念,以及和这个概念相关的社会现实,也已经被深刻地“改革”,认为那不过是由于在生活的“品位”和“格调”上有某些特殊追求,并由此形成的一个具有一定文化归属感的特殊群体,这已经不符合当今的现实。我以为,今天说小资,说小资产阶级,我们不能离开“改革”所创造的一个重要的社会变动,那就是“中产阶级”的兴起。这是一个新的社会现实,正是这个新的现实构成了我们今天认识、讨论“小资”的新环境和新语境。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