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序 编辑手记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现在,他开始尝试那种滋味了。那种滋味如同苦胆。”

这是《彼得堡的大师》最后一句话。书中的主角陀思妥耶夫斯基坐在继子巴维尔生前租住的公寓里,开始了小说《群魔》的写作和主人公斯塔夫罗金的创造。“斯塔夫罗金”也成为库切《彼得堡的大师》的最后一章。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错综复杂的互文关系,当小说的叙述似乎要进入到一个戏剧性的结论时,库切先生却从这个可能性的沸点上撤退,重回主角陀思妥耶夫斯基迷宫似的心灵世界,让他的人物沿着自己的道路走去,发出自己饱满的声音,形成充满张力的对话关系。这不禁让人想起库切的诺贝尔奖受奖演讲:《他和他的人》。库切毕竟是库切,连他写的受奖词也与众不同。在这篇受奖词中,他把笛福及其作品中的人物鲁滨逊、礼拜五进行衍化,衍生出一幅亦真亦幻的图画,同样充满互文的张力。

1869年10月,陀思妥耶夫斯基来到彼得堡秣市,也就是《罪与罚》中著名的干草街,调查继子巴维尔之死。库切在《彼得堡的大师》中,如此这般地设计陀思妥耶夫斯基1869年秋冬的彼得堡生活,让他笔下的大作家走入其作品《群魔》的场景。最终,所有生者的体验都在一场煎熬和受难中转变为写作中的元素:首先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然后是库切的,最后形成了双重的“他”和“他的人”的对话奇景。

事实上,1867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和第二位夫人安娜婚后不久,为躲避债务和官司,远走他国,直到1871年才回到彼得堡。这个时期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人过中年,饱受癫痫折磨,负债累累,但长期离群索居的孤独生活使他能够全神贯注于冥思遐想,他内心一直存在的基督徒精神得到了不寻常的展现。他的友人斯特拉霍夫在《回忆录》中写道:“在国外度过的这四年是他一生最好的时期,就是说,是带给他深刻的思想和感情的时期。”显现在《彼得堡的大师》中的,是他的关于救赎的弥赛亚情结,早年的革命激情和革命冲动已经消隐,对涅恰耶夫及其极端革命和无原则的恐怖主义主张,持的是厌恶的情感和对立的立场。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