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體

热门小说推荐

张中行

近年来我感到日暮途穷,生活成为大部分时间面对稿纸,目光很少射到一尺以外,以致 连唐老鸭(学校注册和身份证之名为唐师曾)这样一位性格奇、造诣高、成就大的人也毫无 所知。后来有了所知,是他找上门来。大致是去年夏天,他来个电话,说姓唐,新华社记者 ,想来采访我,向海外发一篇介绍。我说我没什么成就,往远地吹嘘更不合适,还是以不如 此为是。他不退让,并拿出新武器,说他也出身于北京大学(1983年国际政治系毕业),采 访向海外发是他每月一次的任务。听到同出一门,我只好退让,说欢迎来谈谈。不久他来了 ,门开处,一米八几的大个儿,最上部是长而秃的头,使我吃了一惊。坐谈了一会儿,拍照 了一会儿,我的印象由惊奇变为亲近,觉得他为人憨厚,对一切事都特别认真,简直近于痴 。告辞前留下一张名片,因为我眼既昏花又缺少注意力,只觉得上面还有个似曾相识的漫画 ,究竟表何意,未想就放过去了。

很巧,之后不久就见到在新华社河北分社工作的高莉笑女士,闲谈触及采访的事,她说 那就是新华社有大名的摄记者唐老鸭,人很有意思,新闻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如梦初醒,找出他的名片看看,原来上面的漫画就是与米老鼠齐名的唐老鸭,只是胸前 多个像机。原来的印象未变,加点新的,是立身处世还不少风趣。又是不久之后吧,他送照 片或已刊于报刊的照片兼文,还带来他1994年出版的一本《我从战场上归来》。这本书是写 他在海湾战争中的采访情况的,其时我正忙,只看了其中的几十幅照片,书就被更想看的友 人拿走了。“还书一痴”,到我想看的时候,只有向老鸭呼叫。很快又送来一本,我看了。 有什么感受呢?

除了对于书,比看小说更加感到新奇以外,主要是对于作者原来的憨厚或痴不变,要加 上许多新东西。占首位的是胆量希有,海湾战争,现代化武器的烟云之下,出生入死,他总 是乐呵呵的。其次是事业心强,为抢几个镜头真是连命也不要了。其三是还多有机智,异国 有异,而且是战时,困难甚至危险多到数不清,靠他能够随机应变,都化险为夷。

还可以加个其四,是不愧为北京大学出身,而且学国际政治的,域外许多国,史,地, 统治阶层,人民生活情况,都了解得一清二楚,所以化为文字就能内容丰富而确凿可信。他 是摄影记者,摄得之影也就多值得欣赏,这本记海湾战争的,第206页有个“爱国者”弹道导 弹轨迹之影,第127页有个“生离死别的以军恋人”热吻时之影。我见到,就真想揪住老鸭问 问:“这都是万钧一发之际的瞥见之景,你是怎么弄到手的?”

还没来得及问他,他又登门,送来一部书稿,总有十几章吧,仍是记国外采访情况的, 所以取名为《我钻进了金字塔》。他说书已在印,希望我看完写几句,为同学助助威。

能写不能写再说,总可以先睹为快了。于是翻开看。正文十六个题目,可见写法要化零 为整,想法大概是,不说则已,说就说个痛快。果然是折子戏变为整本戏,看也就可以看个 痛快。正赶上我将外出,未能篇篇俱到,只是看了几篇特别感兴趣的。语云,尝一脔而知一 鼎之味,也就可以说说新的一些心得。已经写过的优点不重复,说这未问世的一本里使我看 时兴奋、看后念念不忘的,可以归结为三点。一是几乎没有想到,对于异域的各方面,他竟 有如此丰富的知识。以《铸剑为犁的拉宾》一篇为例,写拉宾的经历和突出的成就,可谓面 面俱到,巨细不遗,简直使我有个感觉,是根据这一篇,可以为拉宾写个简要的年谱。其中 写往乌干达救人质一事尤其使我感兴趣。这个看似神话的举动我在某期刊上见过,说得比较 概括,到老鸭的笔下,一切都化为具体,连谁指挥,如何化装,用什么枪打都说到了。这样 写,就使记实而能有戏效果,所以干脆就走入剧场,不能不高喊一声:“好!”。二是还善 于剪裁,能取重舍轻,常常不乏画龙点睛之笔。仍以写拉宾的一篇为例,拉宾是政界大人物 ,所行或所记应该都是会场上或战场上的大事,可是这位老鸭也述说了与丽哈恋爱拖延的事 ,不穿防弹背心以致被刺身死的事,这看似闲笔,却既可寓褒贬又可增‌​情­​趣­,取得开卷如“ 漫游奇境记”的效果。三是更想不到,他不是学文的,却常常显示有雕龙的巧技。稍有写作 经验的人都知道,诌文,开头难,结尾更难。我看了这本书稿的第一篇,讲见卡扎菲的,就 很欣赏那段结尾,照抄如下:黄昏,我们的总统专机从班加西机场直冲蓝天。我平躺在专机 惟一的一张沙发床上,想象卡扎菲上校躺在这里的情景,耳边回荡着红袍恺撒的一句名言: “我来了,我看见了,我赢了!”窗外是波涛汹涌的锡尔特湾,远方,残阳如血。

“我来了,我看见了”,等于用画笔画出他的性格。后面还有“残阳如血”,是掺杂一 些轻微的惆怅吗?难说,此之谓余韵不尽。能如此,高手也,应该赞扬。如何措辞呢?想借 用胡博士在红楼里常说的一句话,“北大不愧为大”,能够养育唐老鸭这样既能拿像机又能 拿笔的。

1998年4月1日于元大都北郊

最近更新小说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