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十章 个人立场与文学创作 第三节 个人对时代的反省:《叔叔的故事》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中篇小说《叔叔的故事》[6] 问世于1990年的冬天。在此之前,向来高产的王安忆有过长达一年的封笔。后来王安忆写文章谈到她在这封笔期间的心情,说她感到一切都被破坏了,有一种世界观遭到粉碎的巨大痛苦;严峻的现实社会迫使她必须对时代做出新的思考,或者说进行世界观的重建工作。《叔叔的故事》作为她重新开笔后写出的第一篇小说,便是经过艰辛思考结出的最初果实。可以说无论是在精神探索的深刻性还是在艺术创新的完美性上,这篇小说都达到了王安忆此前从未有过的高度。

概括地说,《叔叔的故事》是对“一个时代的总结与检讨”[7] ,是作家站在个人立场上对时代的反省。小说文本反映了作家对一个公共历史叙事的拆解过程。所谓“叔叔的故事”是一个历史叙事的浓缩形式,这个故事经王安忆以各种叙述手法拼合而成,最终暴露出了源自于几十年的历史遭遇、而存在于时代的精神现象中的一场皋大危机。尽管小说中这一切都单指涉叔叔(一个类似精神领袖的著名作家)这一个人物,但其实他也正是时代人格化的形式,叔叔的悲剧及其精神世界的虚妄,也反映了时代的可悲之处。就此而言,《叔叔的故事》可以看作是王安忆抒写的个人化的时代寓言,其中所含纳的个人视界的丰富意蕴全都盈溢在更广大的精神域界之中。

如果从文本形式的角度来看,所有这些思想上的深刻探索正体现在作品的叙事方式之中:可以说重建世界观的工作对于王安忆而言,在根本上等同于探寻一种新的叙事方式。《叔叔的故事》在叙事上具有的新颖特点,主要表现为它所内含的一个双层叙事文本,即这篇小说中的“故事”不仅仅是叔叔的故事,还应包括叙述者讲述这个故事的全过程。这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叔叔的故事》是一篇后设小说。所谓后设小说,就是关于小说的小说,它的根本特点是编制故事的过程也出现在文本中,而它的主要功能就在于打破它所讲述的故事的真实性,同时强化了叙述者的个人观点。在这篇小说中,叙述者一开头就坦白说他讲述这个故事开始于叔叔的一个警句:“原先我以为自己是幸运者,如今却发现不是”. 而他所以要讲故事,则是为了表达心中一个近似的思想:“我一直以为自己是快乐的孩子,却忽然明白其实不是”. 文本中讲故事的过程其实就是用来表达这个思想,而这个过程的实质不在于完整地讲述“叔叔的故事”,恰恰却是要以各种叙述手段来拆解那个看上去非常辉煌的“叔叔的故事”. 这样一种拆解意义的叙事方式,也就是作品中个人立场的具体显现。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