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二章 为了人的尊严与权利 第一节 文学创作中人道主义思想的兴盛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在20世纪的中国,人性和人道主义一直是文学的普遍而敏感的话题。“人的觉醒”不仅为“五四”新文学带来了普遍的人道主义,也形成了新文学创作的强烈的主体意识和与鲜明的个性特征。新文学在以后的发展虽然包含了许多曲折,但人道主义始终是优秀作家和优秀作品的主要思想内涵和情感依托。50年代开始,文学中的人性与人道主义被作为大逆不道的异端邪说,并且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受到越来越严厉的打击,被不加区别地斥之为“资产阶级思想”、“修正主义的理论”,作家的独立思考与艺术个性都被否定,他们必须在政治斗争中被各种大一统的思想与思维模式所改造和取代。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政治性、阶级性成了人的唯一属性和文艺批评的唯一标准,人道主义完全被驱逐出文艺创作的领域。

“文化大革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空前深重的灾难,其中最大者莫过于极左政治路线统治下的意识形态对人性的戕害与摧残。在那个时代,人不再是人,而是被异化为“阶级斗争”的工具,一部分人被迫成为“阶级敌人”而失去做人的资格,一部分人因为“以革命的名义”摧残同类而沦为兽性发泄,也失去了做人的尊严与自爱。“人民”成了一个被架空和任意填塞的名词,成了权力者实施残酷专制、谋取政治私利的遮羞布,而作为个体的人则成了“螺丝钉”,完全失去了独立意志的可能。“文革”期间所发生的种种惨无人道的悲剧,不管是身居高位的国家主席被随意迫害致死,还是无辜小民被任意蹂躏,而作恶者往往又是受害者,受害者也难免在无意间伤害了别人,人性的丑陋充分暴露,但所有这些,都是在国家意志下,在“发扬革命传统”,“加强无产阶级专政”的冠冕堂皇的口号下行使的。“文革”结束之后,人们对于十年浩劫的痛苦回忆,对于历史的反思,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于“人”的重新发现和重新认识,“人们迫切地需要恢复人的尊严,提高人的价值”1.“文革”后的文学艺术创作,从一开始就自觉地承担了这个历史任务。按马克思主义的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规律,社会主义的人应该比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人都享有更多的人的权利,具有更多的自由和民主,因而也能在社会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创造出比以往社会更多物质和精神财富。但从5 0年代后期开始,特别是文革期间所推行的社会主义却恰恰相反,人的价值和尊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却越来越倒退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就成为许多文学作品的一个内容。在1979年举行的全国第四次文代会上,作家们就提出了“繁荣文艺必须肃清封建流毒”、“人是目的,人是中心”的观点,2 它既是在人性和人道主义的思想层面上肯定了“伤痕文学”对文革这段野蛮历史的揭露,也是对8 0年代文学的展望与呼唤。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