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十一章 澶渊之盟的“投降派”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不管在哪朝哪代,“投降派”都是最可耻的角色。作为中国统一封建王朝中国土面积最小的朝代——宋朝,也是一个出投降派的朝代。辽国来犯,有投降派;金国来犯,有投降派;蒙古来犯,有投降派国。今天割个地,明天赔个款,后天陷害个忠良,似乎都是家常便饭,随便翻几个投降派人物,不是成了戏台上的白脸奸臣,就是跑到西湖边上跪着,千百年来,老百姓总是骂不绝口。

却还有一句话:言战者未必勇,言和者未必怯。外敌来了很激动,嚷嚷着要抵抗的,未必就是忠良,相反,外敌来了很淡定,谨慎地说不能轻易打的,更未必是混蛋。比如金兵包围开封的时候,当时的秦桧,嚷嚷打仗比谁都凶。

所以,如果放到北宋初年,放到那场决定宋辽两国和平的澶渊之盟上,许多人的面孔,却还要冷静地看。

说到澶渊之盟,到今天确实褒贬不一,有说丧权辱国的,也有说促进了宋辽和平的。确实,花钱买和平的事情,放在哪个朝代都是说不过去的,况且宋朝又是一个“华夷之防”相当强烈的朝代,因此多年以来,对这个条约的质疑声一直不绝。

所以在质疑声里,在整个过程中一直极力主战的宰相寇准,成了许多历史书中的“民族英雄”形象,而在这场盟约里和寇准唱对台戏的朝臣,有相当多都被丑化成了“奸臣”的形象。比如那位极力主和的王钦若,在戏曲杨家将里,就一直作为陷害杨家将的小人出现,甚至还有戏曲说他是辽国的状元,是萧太后派到宋朝来搞潜伏的,说得有鼻子有眼,基本是谁演谁挨骂。

而真实的情况是这样吗?

要了解这场战争的是非,要先看过程。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