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章 古代观赏、玩赏性的民间工艺 第二节 剪纸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剪纸,是用剪刀剪纸成花卉、鸟兽、人物或其他图案的艺术,它也包括用刀刻镂的刻纸。剪纸在我国广大的农村流行非常广泛。它是刺绣的底样,也是表示喜庆、节令的艺术装饰,因此农村妇女一般从六七岁就开始学习剪纸。可以这样说:剪纸是我国农村最普遍、最单纯的美术创作。

我国剪纸的起源非常早。传说西汉武帝的时候,他的宠妃李夫人死了,方士李少翁为了让汉武帝重见李夫人,就让汉武帝坐在帷帐中看他施“方术”。果然,一会儿,李少翁明灯高悬的帷帐中就出现了李夫人的倩影,时坐时行,武帝非常悲切。其实,李少翁的“方术”,很可能是用皮革或其他平面材料雕刻成李夫人的像,同现在演皮影戏相似。河南辉县固围村战国墓葬曾出土过类似剪纸艺术的花弧形浅涡纹银箔,陕西兴平汉武帝茂陵南侧的汉墓中也出土过一组虎、象、怪兽、鸟与云气纹样的剪纸形金箔。因此,秦汉时期出现皮影似的剪“纸”,是很有可能的事。

魏晋时期,宗教活动和民俗活动的发展推动了剪纸的兴起。据记载,东晋时,每逢佛的涅槃〔niepan聂盘〕日,民间流行剪通草花献佛;七月十五日盂兰盆会,佛教徒也往往剪彩(丝织品)为花叶作为佛前装饰以招引善男信女,这是我国民间剪纸工艺的先声。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当时我国南方的荆楚地区(今湖北、湖南一带)流行一种“镂金剪彩”的习俗。每逢人日(正月初七),家家“剪彩为人,或镂(刻)金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又造华胜(把丝绢剪成花卉形的装饰)以相遗(赠送)”。“立春日,悉剪彩为燕以戴之,贴宜春二字。”这些民俗促使剪纸来到民间,因为一般人家买不起“彩”、“箔”,只能以纸代替。目前我们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剪纸作品正是南北朝时期的。1959—1966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新疆吐鲁番南北朝墓葬中发现了五幅团花剪纸。这些剪纸,都是将纸折叠数次后用剪刀剪出来的。其中三幅为四面均齐的几何形团花(八角形、忍冬花形、菊花形),变化复杂,很有韵律感。另外两幅是对马(一说是对鹿)团花和对猴团花,团花几何形内圈之外分别剪出12匹相对的马和16只相对的猴,造型非常复杂生动(图25)。如此精巧程度的剪纸,并不是一下子就会出现的,在此之前可能有一个较长时间的发展过程,只不过纸质东西不好保存,比它早的剪纸难于发现罢了。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