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章 古代实用性的民间工艺 第四节 编结和编织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我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有着无穷无尽的自然资源。千百年来,我国古代的先民利用这些资源,用他们的巧手制造了许许多多的工艺性很强的生产、生活用具,其中,编结和编织的生活用具在我国传统的工艺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编结,就是用线、绳编织出各种花样的网袋或饰物,古代俗称“绛子”或“络子”。关于我国古代的编结技术,古代的记载不多,传说清代著名的文学家曹雪芹很注意民间的编织技术,曾在《废艺斋集稿》中专门讲解了当时的编织工艺,可惜这本书我们现在见不到了。不过,他写的《红楼梦》里还有不少这方面的描写,如该书第三十五回“黄金莺巧结梅花络”,就记载来自民间的丫环莺儿学得一手线编的好手艺,她能编“一柱香、朝天凳、象眼块、方胜、连眼、梅花、柳叶”等多种花样的“络子”,可见当时民间的编结技术花样非常多。除了这些线编,民间的绳编艺术花样也很多,仅就衣服钮扣而言,就有“盘长(肠)”、“八吉(结)”、“百吉(结)”等多种称呼。这些称呼,不仅从形状上描绘出它盘结回绕的优美造型,也从谐音上赋予了它吉祥的寓意,这是民间工艺的一个特色。

我国古代的竹、柳、草、棕、藤编艺术更是源远流长,品种多样。

考古资料证明,远在距今六七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发明了以毛竹编织生活用具的编结工艺。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底部编结印痕很多,其编结方式,仅就印痕所见,就有斜纹、缠结、绞结、棋盘格、间格数种。浙江吴兴钱山漾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竹编用具200多件,品种有竹席、竹篓、竹篮、竹箩、簸箕和捕鱼的“倒梢”等,编织方式有人字纹、十字纹、梅花眼、菱形格诸种,跟现在南方一些地方的竹编方法基本一致。这说明,编结工艺自古以来就同劳动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很早以前它已经普及到我国的南方和北方各地。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