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七章 元明时期的地名 第八节 元明一统志及其他地名要籍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随着地志的增多,提供地名资料的书籍也日益丰富。

元代官方所修的《大元大一统志》为后来明、清两代官修地方总志开创了先例。这部书先后修了两次,第一次从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公元1286年)开始编纂,到至元二十八年(公元1291年)完成。以后在元成宗大德七年(公元1303年)续修,又补充资料,扩大篇幅,达到1300卷。其内容是以政区为纲,分述其建置沿革,城廓乡镇、山川、土产、风俗、名胜、古迹、人物等等。原书流传时间较短,至明代即已散佚。《玄览堂丛书续集》曾刊有残本35卷。近人金静庵又搜辑整理刊有《大元大一统志》残本15卷,辑本四卷,赵万里也曾汇集校辑为《元一统志》七卷。

明代官修的《大明一统志》,由李贤等人撰写,历时三年,明英宗天顺五年(公元1461年)成书,共90卷,以当时的两京十三布政使司分区,体例内容大体仿自上述元的总志,书末还有一些海外国家的记载。在后来的刻本中,也有增加以后建置资料的。不足之处是缺少一些重要关隘方面的资料,后人批评这本书“舛譌(讹)牴牾(相互矛盾),疏谬尤甚”“并句读而不通”,但毕竟保存了许多明代资料,其中也包括大量的地名资料。还是相当可贵的。《元史·地理志》、元代地方志及朱思本的《舆地图》,《明史·地理志》、《寰宇通志》及日益增多的地方志和罗洪先的《广舆图》也均提供了许多用以研究我国古代地名渊源、地名沿革及地名命名规律的重要资料。

元明两代也是我国与欧、非两洲接触更为频繁时期,上述马可·波罗行踪及其《游记》即是证明。到了明代,有关欧、非两洲的地名记载,特别是对欧洲地名的记载,大为增加,这是与郑和率船队七次远航以及欧洲人来华传教有关。《明史·郑和传》说:“(郑)和七奉使,所历占城(在今越南南部)、爪哇(在今印尼)、真腊(今柬埔寨)、暹罗(今泰国)、……锡兰山(今斯里兰卡)、……忽鲁谟斯(在今伊朗)、……木骨都束(今非洲索马里国都摩加迪沙)、麻林(今肯尼亚的马林迪)……凡三十余国。”关于各国的情况分别见于马欢的《瀛涯胜览》、费信的《星槎胜览》以及巩珍的《西洋番国志》。此外,根据郑和最后一次航程所绘的《郑和航海图》所记地名达到500多个,其在东非海岸的最南点为慢八撒(今肯尼亚的蒙巴萨)。郑和远航时间为15世纪早期,远在西方所谓“地理大发现”之前。这一支远航队伍只在所到处与当地交换产品,从未占有别人一寸土地,这和后来西方殖民者的侵略行径是截然不同的。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