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18.识见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诗人朱湘15岁考入清华,后因抵制学生早餐时的点名制度,记满三个大过而被学校开除。他在写给低两级的同学罗念生的信中说:“你问我为何要离开清华,我可以简单回答一句,清华的生活是非人的,人生是奋斗,而清华只是钻分数,人生是变换,而清华只有单调,人生是热辣辣的,而清华是隔靴搔痒。我投身社会之后,怪现象虽然目击耳闻了许多,但这些正是真的人生。至于清华中最高尚的生活,都逃不出一个假,矫柔。”后来他还当面告诉罗念生,他恨死了清华,他若是有仇人,一定劝他送儿子入清华,这样才害得死人。

朱湘从不看电影,认为那不是艺术。

上世纪20年代,丁西林对梁实秋说,他理想的家庭具备五个条件:一是糊涂的老爷,二是能干的太太,三是干净的孩子,四是和气的佣人,五是二十四小时的热水供应。

丰子恺说:“趣味,在我是生活上一种重要的养料,其重要几近于面包。别人都在为了获得面包而牺牲趣味,或者为了堆积法币而抑制趣味。我现在有幸而没有走上这两种行径,还可省下半只面包来换得一点趣味。”

学者钱穆认为,快节奏、功利化的生活,不是一种高级活法。上世纪40年代,他曾说:“从鸦片战争五口通商直到今天,全国农村逐步破产,闲散生活再也维持不下来了,再不能不向功利上认真,中国人正在开始正式学忙迫,学紧张,学崇拜功利,然而忙迫紧张又哪里是生活的正轨呢。功利也并非人生之终极理想,到底值不得崇拜,而且中国人在以往长时期的闲散生活中,实在亦有许多宝贵而可爱的经验,还常使我们回忆与流连。这正是中国人,尤其是懂得生活趣味的中国人今天的大苦处。”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