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我的老师我的朋友——记蔡少卿教授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美]裴宜理(博士哈佛大学教授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主任)

我认识蔡少卿教授,已经23年了。第一次相识是在1979年秋,其时我刚到南京大学,做为期一年的访问学者。那是改革开放以后中美两国恢复学术交流的第一年,并且令人高兴的是,作为华盛顿大学一名年轻的助理教授,我有机会在太平天国运动及其与秘密社会的关系这一领域开展研究工作。南京大学周到地为我安排了两位博学而得力的导师:一位是蔡少卿教授,指导我研究秘密社会;另一位是茅家琦教授,指导我研究太平天国运动。

刚到南京不久,蔡教授就成了我的良师益友。

他和他的夫人潘女士,多次邀请我到他们家里,在无拘无束的聊天中度过了许多个美妙的傍晚。

那时候在中国,外国人还较少被邀请到私人家里去,因而南京大学的外国留学生和访问学者,都非常羡慕我有这种机会,能在这些愉快的场合与蔡教授及其家人进行非正式的交往。

在我们的友谊中,蔡教授当然没有忽略学术方面。他给我介绍了许多关于中国秘密社会及其与农民运动关系的有用资料。他将自己从第一历史档案馆手抄来的资料与我分享。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他为我找来了一套关于民国时期白朗起义的资料,当时这套资料还未公开出版。他还为我解释中国学者之间的一些争论,比如关于天地会的起源和性质、哥老会、白莲教,以及晚清和民国时期其他秘密结社和秘密教门。

在南京大学访学一年,留下了许多强烈而有趣的记忆,其中最令人难忘的,恐怕还是1980年春,我与蔡教授同去安徽淮北的那次田野旅行。1978年我在密歇根大学通过答辩的博士论文,做的就是淮北的农民起义及其与共产主义革命的关系。但在我写博士论文的时候,美国学生还不可能访问中国大陆,因而我的研究是在台北(利用明清档案、国民党档案和调查统计局档案)和东京(东洋文库和东京大学)进行的。几年来,我一直梦想着有机会访问自己论文所关注的皖北地区。这一梦想在1980年变成了现实,因为蔡教授非常慷慨,同意陪我去淮北做一次实地调查。那次访问的地方当中,蚌埠、涡阳和蒙城还未正式对外国人开放。在蚌埠,我们访问了治淮委员会的官员,了解水利给皖北乡村带来的变迁。在蒙城和涡阳,我们访问了农民和当地的史学工作者,了解有关该地区自19世纪中叶捻军起义直至民国时期的农民叛乱的民俗传统。我们还欣赏了地方戏剧演出,以获得对该地区大众文化的更清晰的感觉。由于当地大多数农民以前从未见过外国人,我们那次访问引起了当地人极大的兴趣。有好几次,我和蔡教授不得不从众多围观者中夺路而“逃”。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