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五章 牙山湾海战,清军强舰不战而逃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方伯谦

1866年,在左宗棠的奏请下,由林则徐女婿沈葆桢亲自负责,福州船政学堂成立了。这是一所用西式教学,为外来军种——海军培养军官的学校,但不能通过科举走仕途。学堂不仅学费、生活费全包,甚至连学生家里的生活费都给包了(每月发4两银子补贴),但还是没有多少人来报考,最终招考上来的,是来自福建、广东等地普通百姓和家道衰落之家的孩子。

其中就有方伯谦,以及他的福建同乡严宗光、刘步蟾、林泰曾、林永升、叶祖珪、邱宝仁,以及广东籍的邓世昌、林国祥等人。当年他们的年龄都在12~15岁,在一间由寺庙(福州城南定光寺)暂时改成的教室里,伴着晨钟暮鼓、佛号乐音,学习英文单词和海军知识。这样的时间一晃过去四年。

1871年,这批孩子快毕业了。他们开始登上军舰实习,军舰从福州出发,经香港、新加坡抵达马六甲海峡,航行4个月,他们在军舰上认真地操练。毕业之后,他们成为了清国第一批真正的海军军官。

几年后,朝廷决定公费派遣他们出国深造。在出国前,他们都立下誓言,决心为国家海军的强大贡献自己的力量,钻研技术,报效国家。“此去西洋,背负国家之未来,取尽洋人之科学。赴七万里长途,别祖国父母之邦,奋然无悔!”

最终,刘步蟾、林泰曾去了英国海军学习实战,而严宗光、方伯谦、林永升、叶祖珪等人考入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在欧洲三年多的时间里,他学会了喝咖啡,吃西餐,逛过伦敦的街道、巴黎的凯旋门、柏林的歌剧院。当然,更重要的是学习了丰富的海军知识。除了书本理论,他们还学习实战。刘步蟾等人作为见习生服役于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英国地中海舰队,跟随军舰巡游三大洋,甚至还参加了在非洲的海战,可以说收获了丰富的实战经验。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