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六卷 西部卷 第59篇 雪域腹地的“蓝色哈达”——拉萨河的古与今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崔士鑫

“红山矗立、碧水中流”【田汉《文成公主》】是对古城拉萨地貌特色最贴切的描绘。许多没有到过拉萨的人,虽然向往拉萨,熟悉红山之上的布达拉宫,却未必了解,这座雪域圣城自古至今的发展,都与这条哈达一般环绕着拉萨的河流息息相关。才旦卓玛一曲深情的《美丽的拉萨河》,唱出了西藏人民对拉萨河的挚爱——

那不是天边飞来的孔雀,那是美丽的拉萨河。

山巅金顶古堡,河畔绿色的林卡,

白云似的羊群,田野的篝火,

给水面印上了缤纷的花朵。

啊!我爱你拉萨河,啊!你比那孔雀美得多。

那不是天边飞来的孔雀,那是美丽的拉萨河。

荒山建高楼,冰川闪耀灯火,

比翼的银燕,长龙的车队,

在水面映出了四化的硕果。

啊!我爱你拉萨河,啊!你日夜高唱幸福歌。

可以说,不了解拉萨河,就不可能真正了解拉萨城,也不可能真正了解西藏的历史与文化。这条穿越西藏最中心地带的“蓝色哈达”,记载了高原儿女亲水、治水的古今传奇,孕育了雪域文明的核心与精华。

一、圣地拉萨的“母亲河”

春风常驻的“极乐世界”。凡是到过拉萨的人,都永远不会忘记拉萨河。它从雪山间逶迤蜿蜒而来,在圣城拉萨脚下缓缓流过,一路铺陈开碧蓝如洗、旖旎柔美的身躯,宛如一条神圣纯洁的哈达,环绕着这座藏地名城,滋润着这片神奇的土地,给圣城带来了灵气与生机。

拉萨河因流经古城拉萨而得名。虽然这里只是这条“蓝色哈达”的一部分,但却是拉萨成为西藏政治、经济、文化、交通重心的“生命河”、“母亲河”。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水,所以在人类早期,无论是游牧还是农耕,“逐水而居”是古老的部落、王国生存和发展的常态。今日拉萨城所在的拉萨河谷地,地势平坦,水流和缓,河流呈辫状水系,易于灌溉。最重要的是,古代西藏人掌握了“高地畜水为池、低地引水入河”的治水技术以后,拉萨河谷逐渐变成了发达的农业区,奠定了拉萨这样一个中心城市生存和发展的坚实基础。同时,这条亘古长流的拉萨河,深切入高原所形成的河谷独特的“小气候”,也使圣城拉萨获得了“西方极乐世界”的美誉。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