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朱淑真: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关于这首词的作者,明代杨慎说是朱淑真,清代纪晓岚说是欧阳修。我果断地把这首小令的作者署名权判给朱淑真。因为纪大学士的理由实在不敢恭维。他说,一个良家女子怎么可能写出这种有损名节、有伤风化的东西来?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在纪大学士看来,这是如“私奔”一样丢人现眼的事。只要是约会,便定是一男一女,如何男人一脸无辜,女人却犯了天条?

朱淑真这个小女子不但大胆主动地和心上人约会,还把这件事大张旗鼓地写在自己的词里。在当时,确实也算得上一件“有伤风化”的非主流行为。

这首小令浅白、易懂,只需读上两遍,便可成诵。据说,写这首词时的朱淑真只有17岁,还是个春心暗动的小女孩。17岁之前的她,一直生活在蜜罐子里头。

一阵催花雨,高低飞落红。

榆钱空万叠,买不住春风。

这时的朱淑真只有十一二岁。随着一场春雨落下来,空中到处是飞舞的落花,这个还不知道思春的小女孩只说道,那么多榆钱,可惜换不来一刻春风,真是奇思妙想。于是,明代竟陵派的代表钟惺赞叹道:“飘宕处,妙在憨气、稚气。”再大一点,十四五岁,这个豆蔻年华的小女孩就已经有了小小的心事了。

淡红衫子透肌肤,夏日初长水阁虚。

独自凭栏无个事,水风凉处读文书。

——《夏日游水阁》

这首小诗里,我们看到一帧少女朱淑真的倩影小照:夏日的午后,她穿着轻透的淡红衫子,来到水池上的小亭子里歇凉,先是靠着栏杆托着腮不知在想什么,后来干脆找了一个风凉的地方看书。那时的朱淑真应该已有了少女初熟的风韵,像水里初开的荷花。大中午的太阳光很足,倒愈发显着她的清爽。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