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苏轼: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定风波序:王定国歌儿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丽,善应对,家世住京师。定国南迁归,余问柔:“广南风土,应是不好?”柔对曰:“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因为缀词云。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时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这首词是苏轼写给好友王巩的歌妓宇文柔奴的,东坡因“乌台诗案”牵连了众多亲朋好友,其中属王巩被贬得最远,日子最难过。

王巩是宰相王旦之孙,字定国。苏轼在徐州做官时,他带着一车家酿的美酒和三个爱妾英英、盼盼、卿卿,兴师动众地来找苏轼玩。苏轼站在黄楼(苏轼在徐州的居所)高处,俯眺王巩携带一群“梨涡美女”下险滩的情景,只能用壮观来形容。

可见王巩当日是何等风光,又是何等的风流得意。

苏轼想着这个从小在富贵乡里长大的男人,怎受得住那岭南的瘴气。幸运的是,他活着回来了,不仅活着回来了,还是满面红光地回来了。老友相见,免不得一番嘘寒问暖、觥筹交错。席间,苏轼问一路跟随着王巩的侍妾柔奴:“广南的风土不好吧,生活很苦吧?”

怎么会不若呢?所有被贬的士子,连苏东坡在内,都不免叫苦连天,这不是明知故问吗?苏轼这样问,只是想知道他们在岭南是如何生活的。只听柔奴说:

“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这句话是给苏轼当头的一喝。这几年,他在岭南过得凄苦,有过快乐,也有过这样那样的怨苦,曾耕犁于东坡,也曾以“一蓑烟雨任平生”而自得,靠着信念的力量走过风雨。他以为自己是真正的胜利者,他赢了风,赢了雨,赢了自己。没想到,这个小女孩却只用这淡淡的八个字,完成了这次生死攸关的考验。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