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五章 “先锋文学”的本我探寻 第三节 对“先锋文学”的反思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从登上中国大陆起就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关于它的争论也一直在持续,最初是有关中国要不要现代派的争论,在争论的同时,许多作家却在默默地进行现代主义文学创作,有关这一点我们在本章第一节里已有论述。此后引起反响较大的是80年代末有关“现代派”还是“伪现代派”的争论。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在80年代文坛上的影响之大是不容置疑的,然而,由于中国当时的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大师的明显的互文关系,甚至一些作家对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作品进行了较为直接的模仿,使中国学界和批评界对本土上的现代主义文学产生了怀疑,他们思考后得出结论,认为中国的现代主义文学是西方的仿制品,不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即中国的所谓现代派是“伪现代派”,中国的现代主义文学是不真实的,反映的生活与当时一般人的生活不同,不具备形而上的意义。持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有刘晓波、李洁非、季红真、王晓明、杨劼等。

刘晓波在1986年就提出中国现代主义文学中存在着外在形式与内在观念的分离,他们要表达的内容与现代派的艺术手法根本不一致,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必须将要表达的内容进行提升,并认为当时中国出现的新的审美思潮还“没有最后找到一种完全适合于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的艺术形式”。(42)季红真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她认为西方产生现代主义文学有其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而中国并不具备现代主义产生的必然条件,同时也缺乏现代主义赖以生存和繁衍的社会文化哲学土壤,先锋文学只是在不同层面接受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影响,但是没有创造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主义文本,她甚至否定了这种创造的可能性。(43)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