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章 从郭路生、依群到童话诗的泡灭 新诗歌第一人:郭路生与《相信未来》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郭路生,笔名食指。(1948-)原籍山东,出生于北京一个干部家庭。“文革”中新诗歌的第一人,为现代主义诗歌开拓了道路。他的诗作有《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酒》、《还是干脆忘掉她吧》、《烟》、《命运》、《疯狗》、《愤怒》、《相信未来》、《鱼群三部曲》等。

在1968年12月20日下午四点零八分,一列火车缓缓驶离了北京站,郭路生就坐在这列火车上,“上山下乡”的历史洪流将他同千百万知青席卷到广阔天地中去。在这历史的时刻,“一片手的海浪翻动”起来,列车在泪雨中渐渐加速……

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

一定是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

这时,我的心变成了一只风筝,

风筝的线绳就在母亲的手中。

线绳绷得太紧了,就要扯断了,

我不得不把头探出车厢的窗棂。

直到这时候,

我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

……

我再次向北京挥动手臂,想一把抓住她的衣领,

……终于抓住了什么东西,

管他是谁的手,不能松,

因为,这是我的……最后的北京——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郭路生的成名作是《相信未来》。

《相信未来》像“闪电”,迅速抓住了当时青年的心。

当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顽固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泪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仍然固执地望着凝露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是呵!相信未来,

这是最温暖的手臂,

是啊!相信未来,

这是最迷人的色彩。

捕捉住读者心灵的不仅是那种“出人意料”的大胆的浪漫主义,还有那明澈如秋水般的纯洁。诗人像水晶一般的透明,在污秽、压抑的环境中突然看到这样纯净的诗句,仿佛是目睹了一种奇迹。隽秀的诗句和儿童一般执拗的真诚深深打动了青年们的心。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