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抗日敌后根据地农村社会的意识形态改造和重塑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全能式政权的另一个显著征兆,就是相对于抗战以前,根据地农村的权力中心多了若干新的成分。直接掌握枪杆子的人,原来基本上属于地方精英控制的武夫,现在由于直接的抗日武装行动,获得了与精英分庭抗礼甚至压过他们的地位。尽管党员成分比苏维埃时期大大复杂化了,但毕竟还是有更大量的贫苦农民通过共产党的扶植上升到了权力的台面上,他们似乎更容易通过自己的勇敢行为获得村民的尊重,也容易在中国共产党的教育和培养下,获得从前根本无法获得的从政经验和知识,从而具备变成新精英的条件。一般来讲,尽管中国共产党一再强调吸收和照顾党外人士,给原地方精英很多参政的便利,但在根据地,来自社会底层的力量还是在稳步地上升,从而为后来的解放战争期间,彻底推翻精英统治准备了条件。毕竟,贫苦的农民才是共产党赖以改天换地的基本力量,不依赖他们的积极性,全能式政权就不可能确立。显然,跟原来的地方精英相比,新生力量似乎对党和政府的依赖更强,这种依赖不仅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的培养提拔上和背后的支持上,更在于中国共产党成功地控制和倡导一种新的文化,一种新的意识形态,正是这种新的文化和意识形态使得原来一直卑贱的农民,可以理直气壮地走上并占据着权力的中心。

显然,在中国共产党进入根据地之前,这些地区的统治性的意识形态是不利于中国共产党建立政权的,虽然农民认可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武力(就像他们认可任何一种能控制局面的武力一样),但明显缺乏对这些武力心理上的认同。虽然他们也不满于近世道德的衰落,但对唯利是图和不道德行为带来的灾难也无可奈何,他们固然一如既往地抨击和嘲笑富人,但骨子里却依旧充满了对富人生活的向往,即使是古已有之的以夷夏之防为内容的种族主义,也无一例外地含有太多的模糊和不确定性,根据以往的经验教训(特别是义和团的教训),他们对能否战胜眼前的日寇并没有多大的信心。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