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官场就是这么回事儿 谥号这点事儿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古人都比较在乎死后那点事。一方面是死后的待遇,墓地,棺椁,陪葬品,当然,最关键的是安葬的规格,能高点就高点,实在不行,买个官位或者爵位,也要风光一下。在马来西亚,看到好多华人墓地,墓碑上都写着死者的官衔和爵位,都是在清末花大钱买的,最常见的是云骑尉。其实,墓主一辈子可能就是个买菜的。都流亡海外做化外之民了,这点虚荣心还是泯灭不了。光这项收入,于朝廷就不无小补。另一方面,是死后的荣誉,属于精神层面的。这荣誉,主要不是死者的口碑,而是来自官方和权威人士的认可。找个牛人给写个墓志铭,尽可能写得灿烂一点,稿费从优。只要子孙有钱,有地位,这样的事不难,只要死者不是罪大恶极,一般牛人(有点名的文人)都乐意操刀,单靠这个,好些文人墨客,就活得挺滋润。但是,如果死者是个高官,他和他子孙最在意的,就未必是墓志铭了,而是谥号。

大人物都有谥号,皇帝的谥号,一般都不错,得了丑谥的,都是亡国之君,而且是亡国之君中格外不堪的,比如像南齐的东昏侯萧宝卷,隋炀帝杨广什么的,得个昏字、炀字。改朝换代了,没人给他做主。即便如此,其他的亡国之君,人们还是能开恩尽量开恩,再次,也是个献字,恭字,愍字,哀字。为尊者讳,是史家的使命,谥号这玩意儿,原本是史笔,寓褒贬的,但弄着弄着,大家就不好意思了,不好意思难为死者,于是,能糊弄,就糊弄,尽量面子上过得去。

皇帝有谥号,臣子也得有。过去皇帝的谥号,名义上是后来的皇帝给的,但也都是专门的人草拟出来,选几个名目,由皇帝定夺。臣子的谥号,当然名义上也是皇帝给的,给予的过程,也大体差不多,由专人草拟,然后皇帝挑一个。清帝退位之后,小皇帝待着没事,有一件事倒是挺忙,就是给遗老遗少赏谥号,但凡遗老遗少翘了,都得到紫禁城讨一个谥号,张勋的谥号是忠武,王国维的谥号是忠慤。庆亲王奕劻死后,也要讨一个谥号。他的家人还走了小皇帝溥仪爹爹的门路,但是清亡之际,满人圈子里对庆亲王印象特差,公认是他推荐袁世凯,坏了朝廷。所以,小皇帝死活不肯给谥号,说是要给,就给个丑,给个缪。后来,皇帝的爹载沣,哄骗儿子,说是“密”字也不好,给个密字吧。结果溥仪答应了,事后一查,发现这个字也是不错的,可是已经晚了。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