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在遂宁,谈谈陈子昂,谈谈观音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今天,我勉为其难来谈谈“书香社会”。

我自己上学少,只是在工作中,在写作生涯中,不断感到知识不足,眼界狭隘,格局太小,而不断读书学习,因此才对读书有些体会。

好在,这个体会不是别人要我读,靠别人耳提面命得来的;也不是有些并不怎么读书的人,靠抄别人书上讲读书重要性的那些格言警句来做这样的演讲,想必这种体会还基本是可靠的。

的确,我是因为工作与写作的需要而读书的,而读出了读书的习惯的。不是为读而读,先是为了工作与写作,然后是为了眼界与心胸。杜甫说:“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原诗是说登泰山的,但我将其看作读书的一种境界。

也就是说,我是为了“行”而求“知”的。

前贤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我的理解中,就是古人就有的“知行合一”的实践。读书与行路实际上是“知”与“行”的相互的触发与印证。行路也是一种学习。只有在读书与行路之间不断地往返,不断地修习,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知行合一”的读书学习的方法。

我在日本旅行的时候,看到日本的小学生出门时,打一个小旗子——“游学”。这个我们爱恨交加的邻邦,倒是比我们去日本疯狂购物的旅行团更加知道旅行的要义。而今天大多数中国人出去旅游,仅仅是为了游玩,却缺乏这种“于游玩中学习”的精神。

比如今天,我来到遂宁,也是一种旅行,也是一次学习。首先学习的就是当地的历史,当地的文化。遂宁当地的文化也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历史本是一个整体,一个有些混沌的整体。但是,这个整体常常被人为分割:一部分是中央政权层面的,一部分是地方层面的。过去的中国史,大部分讲的就是王朝历史。王朝史又多不讲制度与文化,而是宫廷斗争,种种权谋。如若不信,大家可以去听《百家讲坛》,可以看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和畅销书。今天中国人,看世界政治和中国政治,常常被指总是怀着“阴谋论”的,但常受着这样的历史教育,他们怎么不会是一些“阴谋论”综合征的程度不同的患者?但是,历史中真正有意义的那些部分,恐怕只有少数人才有兴趣去探究,这些探究关于文明的演进、制度的得失、经济的形态,但公众不感兴趣,公众已经被塑造成相信历史就是一连串的权谋构成的了。那些宫斗,那些充满阴谋算计的历史故事为何风行,公众的追捧也是原因之一。不是说历史中没有这样黑暗的东西,但历史不尽是这种东西,历史是一个更广阔的存在。除了上述已经说到的,还有一个很大的欠缺,就是地方历史的缺失。我们经常说国家或家国,但是历史叙述中却是有国没有家。而这个国也只是皇帝的国,不是我们的国。只有更多关注地方的区域的历史文化,才会使整个中国历史更加具体、更加丰富。因为那才是全部的中国,是有着我们一个一个家园的中国。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